目前分類:聖經全備福音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應許聖靈

一、 聖靈是什麼?

二、 聖靈還有什麼稱呼?

三、 聖靈什麼時候起在世上工作?

四、 自五旬節直到今日,聖靈都是不離開教會麼?

五、 『天閉塞不下雨』,的原因何在?聖經對此有何預示?

六、 怎樣才能得著晚雨聖靈的澆灌呢?

七、 為什麼聖靈必須在耶穌升天後,才降臨工作?

八、 聖靈來,為耶穌作什麼?

九、 聖靈來,接續耶穌基督什麼工作?

十、『受聖靈』與『信耶穌』有什麼關係?

十一、聖靈使信徒可得著什麼恩典?

十二、聖靈的性質及其性格怎樣?

十三、聖靈可否使人體驗得到?

十四、聖靈如風、雨、鴿子等,是什麼意義?

十五、聖靈是無論何人都能接受麼?

十六、我們對於聖靈應當怎樣?

十七、何謂得罪聖靈,其後果如何?

一、 聖靈是什麼?

答:聖靈是神的靈,神是靈(約四24)。經上說:『主就是那靈』(林後三17),可知聖靈乃是有位格的主。

二、 聖靈還有什麼稱呼?

答:又稱『保惠師』(約十四16),還有稱做神的靈(創一2;林前三16)、耶和華的靈(賽十一2)、永生神的靈(林後三3)、父的靈﹙太十20﹚、基督的靈﹙羅八9﹚、耶穌的靈﹙徒十六7﹚、主的靈(路四18)、神兒子的靈(加四6)、真理的靈(約十六13)、永遠的靈(來九14)、榮耀的靈(彼前四14)、智慧和啟示的靈(弗一17)、公義的靈(賽四3~4)、聖善的靈(羅一4;尼九20)、神的七靈等(啟一4)。總而言之:『聖靈只有一個』(弗四4)。

三、 聖靈什麼時候起在世上工作?

答:遠在創世的時候,聖靈就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神發出祂的靈,他們便受造。』(詩一O四30)。『藉祂的靈使天有裝飾』(伯廿六13)。『神的靈造我,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伯卅三4)。這是聖靈在創造萬物上的工作。人類犯罪屬乎血氣,神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人裡面(創六3)。在舊約只屢次向先知和義人做特別感動和幫助,或說出神的話或行出奇事異能(士十五14;撒上十六13),或賜人有先見預知之明(路二20)。耶穌降世,也是藉著聖靈而生,受聖靈感動引導,靠聖靈醫病趕鬼,聖靈在耶穌身上是沒有限量的(路四18;約三34),這是聖靈與聖父聖子同工的明證。主耶穌升天後十日,接著乃是聖靈降臨工作的時期,從五旬節開始(徒二1)。

四、 自五旬節直到今日,聖靈都是不離開教會麼?

答:聖靈是從父神出來的,天地的創造藉祂運行,教會的建造也是藉祂運行。五旬節的聖靈,是沛然如雨澆灌下來,大量而有力地澆灌在耶路撒冷等候的信徒們身上,那就叫做『聖靈的洗』(徒一5)。聖經常以『雨』預表聖靈,雨又有秋雨春雨之分(申十一14),這是適應農事上的需要(雅五7、18)。神要耕種並收成天國的莊稼,無雨(聖靈)是不成的,春秋是多雨季節。五旬節聖靈是秋雨的澆灌(亦稱早雨),現代聖靈降臨是春雨的澆灌(亦稱晚雨)。春雨結束,接著就是『夏天』來到。主耶穌已預言:『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太廿四32~33)。無花果樹即指以色列國,現在以色列已復國,正在『發嫩長葉』之中,可知主之再臨近了。現在也正是『春雨的時候』,過此就是夏天來到。啟示錄十一章6節,以預言新約教會必有這事發生,就是在使徒時代以後,教會於主後二百多年完全變質成為背道與世俗合污的羅馬教,從那時候起,聖靈就開始停止降臨。

五、 『天閉塞不下雨』,的原因何在?聖經對此有何預示?

答:這是一件嚴重的演變,神早在舊約書上預先指出其原因:

1. 申命記十一章16~17節:『你們要謹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的美地上速速滅亡。』

2. 耶利米書五章24節:『祂按時賜雨,就是秋雨春雨,又為我們定收割的節令,永存不廢。你們的罪孽,使這事轉離你們,你們的罪惡,使你們不能得福。』同書三章2節:『並且你的淫行邪惡玷污了全地,因此甘霖停止,晚雨不降。』

3. 以上經文,雖然是對古代以色列人民說的,也正是預指新約教會聖靈停止降臨的原因。在舊約以色列王亞哈時代,天就閉塞三年半不下雨,即因亞哈受迷惑,偏離正路,事奉、敬拜巴力假神。他所行的,惹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十六32~33)。此事既應驗於亞哈,又在屬靈上重演於羅馬教時代,照樣的偏離正道,敬拜偶像。所謂『甘霖停止,晚雨不降』,自有必然的原因。神原要『按時賜雨』,但因教會偏邪背道,使這事轉離教會,亦為必然結果。

六、 怎樣才能得著晚雨聖靈的澆灌呢?

答:1. 『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祂,祂出現確如晨光,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何六3)這就是說,必須先追求認識神的真理(晨光),順從神的真理,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神只賜聖靈給順從真理的人(徒五32)。晨光(真理)在什麼地方出現,甘雨(聖靈)也必臨到什麼地方,從認識晨光才能得到甘雨,這是值得今日基督徒注意追求的一件事。

2. 『當春雨的時候,你們要向發閃電的耶和華求雨,祂必為眾人降下甘霖,使田園生長菜蔬。』(亞十1)這是說向神祈求聖靈的必要。以利亞是好榜樣:『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雖然正當春雨的時候,還是要向神求雨,求才能得著(路十一9~10)。『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2)

3.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就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三19~22)這是說『熱心』與『悔改』也是接納聖靈的條件。不熱心(即對聖靈這件事太冷淡),不悔改(即不肯除去自以為一樣都不缺的自高驕傲),有此阻梗,必不肯向神祈求,也就是拒絕聖靈於門外了。所以神說:『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將我的話指示你們。』(箴一23)

七、 為什麼聖靈必須在耶穌升天後,才降臨工作?

答:因為主耶穌尚未得著榮耀(指未從死裡復活),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約七39)。主耶穌說:『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祂來。』(約十六7)被主差遣的聖靈,就是接續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如同父差主耶穌來,作父的事工一樣(約九4)。

八、 聖靈來,為耶穌作什麼?

答:為耶穌作見證(約十五26~27;徒五32;來十15),要榮耀耶穌(約十六14),將所受於耶穌的告訴門徒(約十六15),叫門徒想起耶穌對他們所說的話(約十五26),作耶穌的代表,與門徒同在,(約十三20,十四17~18)。

九、 聖靈來,接續耶穌基督什麼工作?

答:1. 主耶穌在世叫人悔改(可一15),聖靈來也是叫人悔改(徒十一18),使人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

2. 主耶穌將真理告訴我們(約八45~46),聖靈也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真理(約十六13)

3. 主耶穌將生命賜給信從祂的人(約十10),聖靈也將生命賜給悔改信主的人(徒十一18),即『靠聖靈得生』(加五25)

4. 主耶穌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約十9)。我們也必須靠聖靈入門(加三2),因為『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

5. 主耶穌使信的人作神的兒女,稱神為父(約一12,二十17)。聖靈也引導人作神的兒女,呼叫阿爸父(加四6;羅八14、16)。

6. 主耶穌將神的愛顯明出來(約三16;羅五8),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信徒的心裡(羅五5)。

7. 主耶穌在天上作信徒的中保(約壹二1),聖靈在地上作信徒的保惠師(約十四16)(保惠師原文與中保同)。

8. 主耶穌在天上為信徒祈求(來七25),聖靈在地上為信徒祈求(羅八26~27)。

9. 主耶穌在世時,差遣門徒出去傳道(太十5),聖靈來也差遣使徒去作祂召他們所作的工(徒十三2、4)。

10. 主耶穌末日再來接取信徒(約十四3),聖靈將信徒從地上一同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7;徒八39)。

十、『受聖靈』與『信耶穌』有什麼關係?

答:信耶穌的目的,在乎『屬基督』。『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林前三23)。『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可九41)。可見『屬基督』何等重要,『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人受了聖靈,才算有了屬基督的印記(弗四30),這印記就是說:『主認識誰是屬祂的人』(提後二19)。沒有受聖靈,雖然信了耶穌,沒有印記的見證(徒八18~23),如同愚拙童女,有燈無油,不能發光,到了那一天,主就實在告訴他們說:『我不認識你們』(太廿五12)。

十一、聖靈使信徒可得著什麼恩典?

答:1. 信徒得重生:『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結卅七14;約三5~6)。

2. 使信徒有印記:『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弗四30)。『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林後五5)。

3. 使信徒得釋放:『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

4. 使信徒受教導:『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約壹二27)。『祂要將一切事指教你們』(約十四26)。『屬靈人能看透萬事。』(林前二15)。

5. 使信徒能剛強:『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三16)。『你們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在你們身上』(彼前四14)。

6. 使信徒作見證:『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作我的見證』(徒一8)。『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二4)。

7. 使信徒結善果:『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羅八23)。

8. 使信徒善禱告:『在聖靈裡禱告』(猶20)。『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弗六18)。『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林前十四14)。

9. 使信徒享恩賜:『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4~11)。

10. 使信徒蒙安慰:『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徒十31)。『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

11. 使信徒成聖潔:『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林前六11)。『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十五16;彼前一2)。

12. 使信徒身體復活:『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八11)。

十二、聖靈的性質及其性格怎樣?

答:有人以為聖靈只是神的一種感力和生氣,誤解了『靈』字在原文上的意思是『氣』或『風』,以為這就是聖靈的性質了,忽略了聖靈的位格和神性,實屬錯誤。須知聖靈不單是一種感力和生氣而已,還有祂參透萬事的知識(林前二10),有自己的意思(羅八27;林前十二11),有愛心(羅十五30),能施恩(來十20),能擔憂(弗四30),能教訓(尼九20),能說話(徒八29),能禁止(徒十六6~7),能差遣(徒十三2、4;賽四十八16小字),能立職(徒二十28),能作證(約壹五7),能啟示(弗三5)。這都是顯明聖靈具有完全的神格、神性和神能,因此,祂是不能干犯和褻瀆的。

十三、聖靈可否使人體驗得到?

答:聖靈的本身是無形無像,主耶穌明說:『看不見祂。』(約十四17)這看不見的聖靈,叫人如何能夠認識並接受祂呢?感謝主耶穌,祂除告訴我們聖靈的位格及能力外,還指示我們可以體驗得到聖靈的感力,祂說:『風隨著意思吹,你們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三8)風吹的時候有響聲,令人聽得見。聖靈降在人的身上時,會感動他『說方言』(徒十44~47),叫人可以聽見(徒二33)。由此可知,聖靈降臨在人的身上,雖如風不能見,卻是可以感覺得到的。何況聖靈厚厚澆灌人的身上(多三6),不能沒有一點的感覺和經驗。

十四、聖靈如風、雨、鴿子等,是什麼意義?

答:聖經中常用幾種標記,作為聖靈的象徵。但這些標記,當然不就是聖靈的本身,不過藉此以表明聖靈在我們身上工作的功用。例如:

1. 風-表明聖靈的運行與更新(約三8;徒二2;結卅七9~10)。

2. 火-表明聖靈的熱烈與鍛鍊(徒二3;賽四4)。

3. 水-表明聖靈的生活與豐盛(約七38~39,四14)。

4. 油-表明聖靈的喜樂與發光(來一9;太廿五4)。

5. 雨-表明聖靈的滋潤與公義(太五45;亞十1;何六3,十12)。

6. 鴿-表明聖靈的良善與和平(太三16,十16;創八11)。

7. 印-表明聖靈的真實與堅固(弗一13,四30;提後二19)。

8. 質-表明聖靈的安慰與可靠(弗一14;林後一22,五5~6)。

9. 劍-表明聖靈的剛銳與嚴厲(弗六17;創三24;來四12)。

10. 光-表明聖靈的責備與提醒(弗一18,五13~14)。

十五、聖靈是無論何人都能接受麼?

答:聖靈是神所應許要賜給『神所召來的人』(徒二39)。神所召來的,就是聽福音而且相信耶穌的人(徒十五7~8;加三5)。主耶穌說:『聖靈乃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人若不相信主耶穌,或不順從真理,就沒有認識並接受聖靈的可能。

十六、我們對於聖靈應當怎樣?

答:1. 要敞開心門接納聖靈的進入(啟三20;加四6)。

2. 要祈求聖靈的降臨(路十一13;徒一14)。

3. 要切慕聖靈的恩賜(林前十四1)。

4. 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

5. 不要叫聖靈擔憂(弗四30)。

6.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五19)。

7. 當依靠聖靈行事(加五16、25)。

十七、何謂得罪聖靈,其後果如何?

答:1. 抗拒聖靈:指人不但硬心強項不信耶穌,而且逼迫為耶穌作見證的傳道者和教會,這就是抗拒聖靈的罪(徒七57)。

2. 欺哄聖靈:指已信耶穌者,因自私自利,對教會作假冒虛謊的行動,亞拿尼亞夫婦因此致死(徒五3)。

3. 褻慢聖靈;指已信主蒙恩者,得知真道以後,故意犯罪離道,踐踏神的兒子,把祂贖罪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輕視聖靈所施恩賜,此及褻慢聖靈,必受重的刑罰(來十29)。

4. 褻瀆聖靈:指有人將聖靈的工作和恩賜,竟當作魔鬼的作為(可三28~30),自己不明白聖靈的工作,竟胡亂指為邪靈或巫術,這種褻瀆聖靈,是嚴重的『永遠的罪』,永不得赦免(太十二31~32)。

 

文章標籤

時空過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息聖日

真耶穌教會郭子嚴長老著作

什麼是安息聖日?

答:經上說:『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一切的工,就安息了。』(創二3)聖日就是第七日的安息日,也稱為『主的聖日』(尼八10;賽五十八13)。

安息日的起源怎樣?

答:神起初創造天地萬物,在六日中完畢,第七日就歇了一切的工。不單是祂自己歇了工就算了,祂還立定了不可廢除的三件事:

(1) 設立了安息日。

(2) 賜福給第七日。

(3) 定第七日為聖日。

從此聖安息日在世界上流傳不廢,成了七日週而復始的制度。

安息日是為誰設立的?

答:『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可二27),祂和人有最密切的關係。第六日創造了人,這安息日接著就設立了。神所以在第七日歇了一切的工,因為在神創造計劃中有了『人』,是最後的工作,而且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人被造成之後,神又將管理全地的權柄賜給人。人在地上既有管理的工作和責任,也必須有第七日的安息。所以說,安息日是神因為有了人才設立的。

神設立安息日,對於人類究竟有什麼重要意義和作用?

答:1. 使人紀念神創造天地萬物之工:
第七日的由來,乃根據六日中創造之功的成就,其作用在使人有追本溯源的紀念。雖年代久遠,這一週期的第七日,不斷告訴人類:天地萬物的來歷,並不可忘記創造的主宰。許多不認識神的人,即因不明白天地萬物的來歷,以為宇宙間的一切都是自然或偶然而有的。渺渺茫茫,不可窮究。但聖經告訴我們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去認識神,就是藉著所造之物,『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萬物擺在我們的眼前,其來源、聲息、化育、運行、巧妙、秩序、博大、精細,當然不是所謂自然或偶然而有的答案所能使人滿意的,必須有一位造物的主宰。我們越知道宇宙萬物的偉大與巧妙,則承認神的創造亦愈無可推諉了。這個安息日就是神創造的紀念日(出二十11),向人類啟示造物者的存在。故神說:『以我的安息日為聖日,這日在我與你們中間為證據,使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結二十20)。

2. 使人在神賜福的日子蒙福:
『神賜福給第七日』,這不是一件小事。許多人輕視了這一點,以為日日都有神的賜福,不專在第七日。不錯,神賜福固然日日都有,但『第七日的安息日』卻是特別的賜福日,與別日不同。在平日神賜福的動機,乃是為著人的緣故,某人或某事使神喜悅賜福。但以一個日子為賜福的對象,只有『安息日』。這一日的賜福,是為著日子。『賜福給第七日』這一句,就是說,到了第七日神就賜福下來,每七日一次是固定的,永不改變。再創造的六日中,神曾賜福兩次,一在第五日,賜福給有生命的活物使牠們滋生繁多(創一22)。一在第六日,賜福給人,使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並管理海裏、陸上、空中各樣的活物(創一28)。至今世界上許多動物和人類,不斷生養繁殖,人類尚擁有管理全地的權能,這都是神賜福的結果。可知神的賜福,自古以來是不落空的。照樣,神賜福給『第七日』,也是從古到今不落空的。第六日是屬世的福,第七日是屬靈的福。有靈的活人,不但有屬世的福,更要得著屬靈的福(弗一3)。神在第七日賜福,對日子的本身原無所作用,可能得到安息日之福的,卻是人類。凡人謹守這日而仰望神所賜的福,就必得著了。

3. 使人知道是叫人成為聖的:
經上說:『將我的安息日賜給他們,好在我與他們中間為證據,使他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他們成為聖的』(結二十12)。神不但賜福給第七日,且『定為聖日』。將此日分別為聖,可知神對此日的重視,神說『我的安息日』,即因此日經神命定為聖。今日仍有很多人不明白神『定為聖日』的重要性,以為任何一日都可為聖,或以為日日都是一樣的,又有些人自以為某日比某日強。這都是出於人意的假定,不是神的命定。須知神的命定是有權能的,祂命定第七日為聖日,就永不改變,因祂不能背乎自己。神的命定也是有意義的,祂為什麼不命定第一日(即星期日)為聖日,卻選擇第七日(星期六)為聖日呢?因為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第一日只造了光,還沒有人,直到第六日有了人之後,這安息日才設立了。同時,神也在這日安息了,所以才定第七日為聖日。可見神並不是看『日日都是一樣』的。人的偏見和私意,自以為『這日比那日強』,甚至將別的日子,來胡亂代替神的聖日,這都是不法。神既命定第七日為聖日,我們就要守第七日為聖日,這是無可異議的。神既將聖日賜給我們為憑據,其旨意是使我們知道神是叫我們成為聖的,這不僅以色列人如此,在蒙神選召的外邦人也是如此(賽五十六6~7)。安息日既開始於無罪聖潔的時代,也只有無罪聖潔的人,才能真正的享受。神的旨意,不僅叫我們知道此日為聖,乃是要叫我們成為聖潔的子民,這才滿足了神的要求(彼前一15,二9)。

4. 使人有享受身心安息的權利:
人類始祖在伊甸園中所過的生活,是聖潔無罪的,但不是遊手好閒。神安置他們在園中,使他們修理看守(創二15),又交託治理全地的責任。既有工作的責任,也必有安息的權利。神是永不疲勞的,祂的安息乃為工作完畢。但人是從塵土受造出來的,不能不需要安息。自人類墮落,伊甸園清高安樂的生活已保持不住,因犯罪淪於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三17)。在心靈裡面,更有愁煩憂慮的重擔,都需要得著安息舒暢的福樂(太十一28~29),這也是安息日為人設立的作用。所以經上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3)。

5. 使人仰望進入將來另一大安息日的應許:
第七日的安息深具預表作用。神叫人記念安息日,亦為著未來還有一個更大的安息日,要賜給祂的子民。希伯來書特別強調此點:『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或者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來四1)。以色列人蒙神引領出了作奴僕的埃及,進入安息美地的迦南,這就是預表神應許我們能進入祂的大安息。這個大安息的禧年,是在『安息日的主』第二次降臨的時候才揭幕的。聖經明說:『必另有一個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進入那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0~11)。今日作為神的子民,應該仰望進入將來的那安息,也就是神所應許『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的最後實現。

安息日在歷史上斷續的情形及原因何在?

答:自始祖犯罪墮落離開樂園,安息日的真正福樂,即不復為人類所充分享受。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慘受作苦工的虐待(出一14),此時更無享受安息之可言。以後神用大能的手,救贖淪為奴隸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其目的就是解除他們的痛苦,領他們進入神的安息美地──迦南。在曠野神降下嗎哪的時候,將他們許久無法享受的安息日重新賜給他們。摩西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又說:『你們看,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祂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什麼人出去』於是百姓第七天就安息了(出十六23~30)。以後又有一時期,以色列人被擄于巴比倫七十年,得釋放之後,才恢復守安息日(尼十三22)。此時以色列人不是埃及和巴比倫的奴隸,是屬神的子民,所以才有資格享受神所賜給的聖安息日。

安息日什麼時候列入神的誡命之中?

答:以色列人出埃及,到了西乃山,神才將安息日列入十條誡命中,傳諭世世代代遵守,並揭示兩大要義:

1. 『因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11)。

2. 『你也要紀念你在埃及地作奴僕,耶和華你的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五15)。據此,誡命中說到守安息日的主要意義,是使以色列人:(1)紀念神的創造;(2)紀念真神的救贖。這兩大紀念,是以色列人應守安息日的本分,誡命中的安息日,其立法精神即在於此。

我們不是以色列人,也沒有在埃及作奴僕,何必守安息日紀念神的創造和救贖呢?

答:紀念神的創造和救贖,並不限於以色列人的事。有人以為誡命中規定守安息日的本分,是專限以色列人,與我們無干。此乃錯誤。信主的外邦人,同樣地在神的創造和救贖之內,我們雖沒有在埃及地作奴僕,豈不在撒但權下作罪的奴僕麼?(約八34)這正和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僕是一樣的。古埃及法老王即代表撒但,我們蒙主救贖脫離撒但的權下,正如以色列人蒙神贖出了埃及一樣(徒廿六18)。所以,誡命中規定守安息日以紀念神的創造和救贖的意義,並不是單適用於以色列人,也更確切地適用於蒙神救贖的基督徒。

守安息日,是否以誡命的規定為唯一的根據?

答:聖安息日的設立。比西乃山的誡命更早二千多年,在無罪的樂園時代,就有了安息日,可知它是超越罪惡,又超越律法。在西乃山之前,神已經將安息日賜給以色列人了。故此守安息日,不必以誡命的規定為唯一的根據。今日許多人以為安息日是誡命的產物,把它當作純律法的性質,實屬錯誤。須知神乃是將安息日放在十條誡命中,不是用誡命產生出安息日來。它既可以藉誡命以顯明其尊嚴性,也可以離開誡命以顯明其超越性。神將安息日放在十條誡命中,其用意原是叫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遵守,使其不忘記神的創造和救贖。誡命是道德性的,安息日並非一種暫時的律例,乃是一種道德上的本分。例如孝敬父母是道德,紀念神的創造和救贖也是道德,因此安息日的紀念,必須放在道德性的誡命中(出二十8)。十條誡命是神親自寫的(出廿四12),是聖潔、公義、良善(羅七12)、全備(雅一25;詩十九7),不能廢去的(太五16)。安息日放在誡命中,益增加其重要性,也就是確定了這一日是不能廢去的。所以,為誡命的緣故而遵守安息日固屬合理,卻不必為誡命的緣故,也有應守安息日的重要根據,就是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而基督也是安息日的主。作基督徒的人,縱使敢廢掉神的誡命,難道也有權柄廢掉有基督為主的安息日麼?

有人說:『安息日是神單賜給以色列人的,作為與他們立約的證據(出卅一16),我們外邦的信徒,可不必守安息日』。這話對不對?

答:不對。安息日是超種族的,不單賜給以色列人,乃為普天下『人』設立的,所以沒有猶太人之先,就有了安息日。神將安息日作為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證據,使他們知道耶和華是他們的神,又是使他們成為聖的(出卅一13)。但神當然也是外邦人的神(羅三21),也是使外邦人成為聖的(林前一2)。在舊約時代,外邦人因與神聯合,要事奉神,就是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神的約的人,神必領他們到神的聖山(賽五十六6~7)。可見外邦人也可以有分於神的安息日和祂的約。按靈性說,外邦信徒因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9)。

新約恩典時代的基督徒,還要遵守舊約律法的安息日麼?

答:聖安息日的本質,原是超越律法的。自摩西從西乃山傳布誡命起,猶太人所守的,是律法的安息日,所以十分嚴謹,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干犯這日的,其罪非輕,甚至治死(出卅一14~15)。到了主耶穌降世,猶太人還是按律法嚴守此日,他們也屢次攻擊主耶穌對安息日所抱的新態度(太十二2;可三3;路六7;約九16)。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同時,基督也是恩典時代的開始。基督在世以『安息日的主』自居,把律法的安息日,一變而為恩典的安息日。猶太人從純律法的觀點,認為在安息日不可做事,主耶穌則以恩典的立場,在安息日多作善事(太十二12)。然而,主耶穌並不改變從創世以來神所命定的『第七日』,祂仍照平常規矩在安息日進會堂讀經教訓、醫治病人(路四16;可1一21~22)。所以,新約的安息日,日子並不改變,也是不能改變的。只因進入了恩典時代,與猶太人以純律法為立場的遵守不同而已。

有人說:「凡遵守第七日(星期六)的安息日,都是屬乎律法以下,仍被奴僕的軛挾制。」這話對不對?

答:恩典的安息日,雖然仍舊是第七日,但這日已不屬於純律法的範圍,因為有主耶穌基督作了安息日的主。但主耶穌來,並非要廢去律法,祂說律法的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這就是指著十條誡命的原則不能廢掉,因它包括了愛神和愛人的兩大綱領(可十二30~31)。神之所以親手寫十條誡命在兩塊石版上,就是與摩西所傳布的其他律令典章有所分別(申四13;王下廿一8)。主耶穌在世時,也教訓人要遵守誡命(太五19),祂很明白的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十九17~19),這就是不抹煞誡命的道德性,因為無論如何,遵守神的誡命,總不至與信耶穌進永生有相反的矛盾,卻有相成的作用。今日很多基督徒矯枉過正,大有『因信廢了律法』的危險(羅三31)。有人因反對安息日,不惜也反對神的誡命;有的人單獨反對誡命中第四條的安息日,卻擁護其他的九條,這和天主教膽敢取消第二條『不可拜偶像』的作風同出一轍。須知『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雅二10~11)。在神的誡命上隨私意的好惡,擅自改變取捨,這是何等重大的罪過!神已經讓主耶穌作安息日的主,因祂所帶來的恩典,為我們 『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礙於我們的字據,把他撤去,釘在十字上』(西二14)。『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來七18)。這種『律例』和『條例』,即屬於摩西所教訓的律例典章(申四1),多是關於禮儀性質的,不能與十條誡命等量齊觀。『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來九10)。例如規定守安息日的條例,不能撿柴、不能炊飯、不能挑擔、不能買賣、不能遠行、不能做工、家畜不能放牧等等,相當嚴格,在律法時代不得不如此遵守。又因人肉體的軟弱及環境的困難,有所不能守(羅八3),不能守就遭到那條例無情的攻擊,因此對於人反成為『有礙無益』的字據。這些先前的條例,因無益被廢掉了。所以現在恩典的安息日,只是無益條例的撤除,而不是原定日子的推翻。現在遵守這日毫無轄制,反覺真自由、真安樂。猶之乎同是一個日頭,在夏天時炎熱可怕,到了冬天,只覺得它有非常可愛的光線和溫暖了。

天主教在什麼時候,將安息日改到星期日?有什麼證據?

答:歷史記載天主教於主後三三六年,在老底嘉會議時,決定將安息日(星期六)改移到星期日(七日的第一日)。天主教自己坦白承認此事,且以此事做為其獨掌神權的自誇(帖後二4),正應驗了但以理書的預言(但七25)。天主教改移安息日的事實,歷史學家及各教會著作上的證明,也不一而足。別的不說,只看天主教香港真理學會出版『信者要理問答』一書,在論到十誡的那一段,曾記述改移安息日的事實,已足提供有力的證據,茲將該書原文照抄如下:

Q:第三誡是什麼?(按天主教的十誡把原第二誡不可拜偶像除去,以第四誡遞升為第三,把第十誡分剖為二,以全十誡數目─編者註)。
A:第三誡是瞻禮之日,就是撒巴同(撒巴同即安息日)。
Q:撒巴同是哪一天?
A:撒巴同是瞻禮七,即星期六。
Q:為什麼我們都守主日,而不守撒巴同?
A:我們守主日而不守撒巴同,是因為公教會在勞地亞公會議上,耶穌降生後336年,將教會的慶典由星期六移到了星期日。
Q:公教會為什麼使星期日代替了星期六?
A:公教會使星期日代替了星期六,是因為基督自死者之中復活是在星期日。
Q:公教會用什麼權能,使星期日代替了星期六?
A:公教會用耶穌基督付給它完滿無缺的神權,使星期日代替了星期六。

天主教改變安息日前,星期日的宗教背景如何?

答:守星期日的習慣,是古代拜太陽的宗教發起的。此宗教在波斯發生,漸傳至希臘與羅馬。當基督教傳至羅馬後,太陽教也發展甚速,竟得羅馬皇帝擁護,而基督教卻受歧視逼迫。太陽教最早用曜制,分七日為七曜,星期日為『日曜』,又以第一日(日曜)所拜的太陽為至尊。這一天許多信奉太陽教的羅馬人都放假停工,宴樂尋歡,敬拜太陽。那時在羅馬基督教的領袖,為討好太陽教徒,就漸漸被異教之風搖動,深受沾染,也守太陽日,美其名曰『主日』,借託記念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為理由,以支持這一轉變,對於原有的安息日(第七日)遂致輕忽。到公曆321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頒佈律法,明令在星期日停工,敬奉太陽。到336年,那已經變質而成為羅馬的天主教,便在老底嘉召集大會,正式決定將安息日的崇拜聖禮,改移到星期日,一直流傳至今。歷史是不能推翻的,天主教自己明白承認以星期日代替了安息日,藉口紀念耶穌在此日復活的理由,其實是接受了太陽教的異端。可見星期日始終是外邦邪教的記號。

難道初期使徒時代的教會,都沒有守星期日麼?

答:沒有。聖經中找不出『星期日』的字樣,啟示錄一章9節的『主日』,並不是星期日,也不是指著『七日的第一日』說的,聖經中沒有絲毫證明七日的第一日就是『主日』?天主教將安息日改移到星期日的理由,是因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現在許多守星期日的各教會照樣以這一點為其根據。但聖經中絕無記載使徒因耶穌在這日復活,就把安息日改移於七日的第一日(星期日)。相反的,使徒在耶穌復活之後,仍照常守安息日,茲以外邦使徒的保羅為證。

1.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到了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徒十三14~44)。

2. 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聚會的婦女講道』(徒十六13)。
3. 保羅和西拉在帖撒羅尼迦:『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徒十七1~2)。

4.保羅在哥林多:『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徒十八4)。據此,可見除主耶穌『照平常的規矩』,在安息日進會堂外(路四16),在耶穌復活之後的使徒,也是『照素常的規矩』,每逢安息日進會堂。足證使徒仍守安息日,是照著自己素常的規矩,並不是專為著猶太人而守的。使徒一方面為著自己守安息日,一方面也在這日對猶太人辯論真道。

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是否可作為廢去原有安息日的理由?在聖經中有否以第一日代替第七日的證據?

答:耶穌是安息日的主,因之,我們有理由相信,祂必永遠支持祂的安息日,祂絕對沒有吩咐門徒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之後,就不要守安息日。祂既不廢掉神的誡命,斷沒有單獨將誡命中的安息日廢去之理。聖經記載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不過是證明死後第三天復活預言的應驗,絕無以此日代替第七日的作用。主從死裡復活,是福音的事實(林前十五3~4),這事實與安息日絕無不能並存的衝突存在。為什麼主復活的日子,竟取代了安息日?這是找不出真理的根據的。難道主復活之後,就不是安息日的主麼?主的受死和復活都是福音,宣傳這福音,便足拯救一切相信的人(羅一16)。並不是紀念主『受難日』 和『復活日』才能得救,也不是必須以『復活日』代替『安息日』才能紀念主的復活。守星期日的教會常引用『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詩一一八24)這日子未必就是專指主耶穌的復活日,主為罪人死的日子,何嘗不是神所定的(羅五6)?乃至主降生的日子,也是神所定的(加四4)。這些日子,雖然都應驗在主耶穌身上,但聖經卻沒有指定這些日子為紀念日。只有安息日(第七日)是神從古以來所定的聖日,應該紀念遵守。此外,現在天主教基督教所定的許多節期,在新約聖經都沒有應守的教訓和榜樣,那是屬乎人的吩咐和遺傳,不足為訓。

 

『七日的第一日』在聖經中是否成為一個新的安息日,被使徒採用為經常週期的遵守呢?

答:『七日的第一日』這一句,在新約聖經中共有八處:

1. 『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太廿八1)。
2.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陽的時候』(可十六2)。
3.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可十六9)。
4. 『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路廿四1)。
5.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約二十1)。
6. 『正當那日(七日的第一日)晚上』(約二十19)。
7. 『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的時候』(徒二十7)。
8.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林前十六2)。

研究以上經節,1~6是四福音記載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的事實,為了證明主死後三天復活預言的正確性,所以必須指出七日的第一日的時間性,其意義不過是證明主復活預言之應驗而已。門徒們正當那日晚上,因怕猶太人,在屋裏關門,不是在那裏慶祝主的復活。所以主在那天晚上就向他們顯現,使他們相信,並沒有吩咐門徒從此要守這一天,以紀念祂的復活。第7處記保羅在特羅亞住了七天,在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因為保羅要于次日起行,故作此特別聚會,並非經常都是如此。第8處是保羅囑咐哥林多教會,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有新譯本作:『要照自己所得的盈餘,放在身邊儲藏著。』可見並非只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到禮拜堂去奉獻,乃是在第一日把捐款抽出來『留著』以待奉獻,免得臨時現湊。以上八處『七日的第一日』的經節,都不能作為應改守『星期日』的證據。如果當時使徒不守安息日,而改守七日的第一日,這是件大事,聖經應當有明確的記載,如同使徒力爭不必受割禮那樣明白的記載一樣(徒十五10)。但新約聖經不但沒有提及安息日應隨割禮而俱廢,相反的,作為教會柱石的雅各,在當時卻證實說:『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誦讀。』(徒十五21)所謂『從古以來』,即指從古一直到使徒時代,每逢安息日都有人傳講摩西的書,可見守安息日在使徒時代教會是絕對沒有異議的了。

歌羅西書二章16~17節說,安息日等『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確是基督』,是否指基督既來到,安息日就不用了呢?

答:第七日的安息日深具預表作用,意義重大,不單是紀念過去的創造,也是展望未來後事的實現。就是必另有一個為神的子民存留的安息(來四9),等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時候才實現。那時不再有黑夜,也不用燈光、日光(啟廿二5)。這就是我們最後所盼望的後事。所以歌羅西書二章16~17節說: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都是後事的影兒。有的已實現了,如逾越節已由影兒到形體(林前5:7~8)。舊約飲食上的規矩,也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但飲食的本身,卻不能廢掉。照樣,守安息日的條例,在新約有的已用不著,但安息日的本身卻不能廢掉,如同飲食不能廢掉一樣。安息日的後事,還要等候基督第二次顯現才最後實現。『因為進入那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來四10)

要怎樣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呢?

答:恩典的安息日,不是難守的,斷不像舊約律法時代,在安息日動輒得咎。神將安息日賜給我們,原是叫我們得著福樂,並非因它受苦受罪。這福樂以屬靈為主要,肉體也隨靈性的福樂而得暢舒。主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9~30)在安息日,我們若肯負主容易的軛,學主的樣式,向祂照平常的規矩,在安息日進會堂與神親近,就必得著安息日的真福樂。因為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祂曾在安息日解救了許多人肉體上和靈魂上的痛苦。所以,我們守安息日應該注意做到下列各點:

1. 參加聖會:『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利廿三3)『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來十25)

2. 敬神聖所:『你們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聖所,我是耶和華。』(利廿六2),『選擇何處為立祂名的居所,你們就當往那裡去求問。』(申十二5)

3. 誦讀聖經:『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徒十五21);『耶穌…在安息日…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路四16)

4. 特別禱告:『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徒十六13)
5. 聚集聽道:『到了安息日…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徒十三44)

6. 謹慎言行:『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賽五十六2,五十八13~14)。

7.傳道行善:『在安息日進會堂教訓人。』(可一21)『在安息日行善事是可以的。』(太十二11~12)

時空過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